当前位置: 首页 > 德育课程 > 四德课程教材

四德课程教材

2018年07月03日 12:04:26 访问量:205



第一章  四德格言

践行四德,做幸福教师格言

 

    01爱就是教育,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02尊重和爱护学生的自尊心,要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

03博学、耐心、宽容,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

04高尚的师德,是学生心灵的明镜。

0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06德高为师,身正为范。

07对学生来说,教师是心灵、智慧的双重引路人。

08和蔼可亲的态度,永远是教师良好教态的注脚。

09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

10教师,是播撒知识的种子,传递文明火炬的使者。

11教师的工作是教书育人,不光是传授学生知识,更要教学生怎样做人。

12教师的几个不等式:有名气有水平,人缘好威信高,有点子有能力,资格老经验多。

13教师的人格是教育的基石,教师的天职在勇于探索教育。

14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是光辉的,是荣耀的。教师的心声是纯净的,高贵的,无私的。

15教师的最大幸福就是把一批批学子送往理想的彼岸。

16教师是火种,点燃了学生的心灵之火;教师是石级,承受着学生一步步踏实地向上攀登。

17教师是学生的镜子,学生是教师的影子。

18教师要以东风化雨之情,春泥护花之意,培育人类的花朵,绘制灿烂的春天。

19教师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学生们在成长!

20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既有苦,也有乐。

21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成功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探索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教育学生从爱出发,爱是一种特持久而深刻的感情。

22今天的积蕴,是为了明天的放飞。还有什么比看着自己的学生飞得更高、更快、更远,更令教师欣慰的呢?

23能受到学生的尊敬和欢迎,这是教师的价值所在。

24能做教师的人必定是不平凡的人;因为教育事业本身就是不平凡的事业。

25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26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27想教学生如何正派为人,教师应先从自己正派为人做起。

28学生对教师的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

29要得到学生的尊重和爱戴,首先要学会尊重学生的人格;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

30在教育的百花园中,百花吐艳离不开园丁爱的奉献;在金秋的硕果园里,硕果累累离不开耕耘者心的浇灌。

31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3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践行四德,孝敬父母名言

 

1. 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2. 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3.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4.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5. 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6. 长幼有序。——孟子

7.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8.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9. 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10.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11. 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12. 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13.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14.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15. 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16.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17. 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

18. 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19. 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20. 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荀子

21.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孝经圣至章》

22. 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马迁

23. 事亲以敬,美过三牲。——挚虞

24. 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武则天

25.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26. 内睦者,家道昌。——林逋

27.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苏辙

28.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李毓秀

29. 长者问,对勿欺;长者令,行勿迟;长者赐,不敢辞。——周秉清

30. 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庐

新“24孝”行动标准

    1、经常带着爱人、子女回家

    2、节假日尽量与父母共度

    3、为父母举办生日宴会

    4、亲自给父母做饭

    5、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

    6、父母的零花钱不能少

    7、为父母建立“关爱卡”

    8、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

    9、教父母学会上网

    10、经常为父母拍照

    11、对父母的爱要说出口

    12、打开父母的心结

    13、支持父母的业余爱好

    14、支持单身父母再婚

    15、定期带父母做体检

    16、为父母购买合适的保险

    17、常跟父母做交心的沟通

    18、带父母一起出席重要的活动

    19、带父母参观你工作的地方

    20、带父母去旅行或故地重游

    21、和父母一起锻炼身体

    22、适当参与父母的活动

    23、陪父母拜访他们的老朋友

    24、陪父母看一场老电影

 

第二章 感   恩

 

感恩是什么?

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吟咏感恩、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的深情,有“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的豪言,当然,世间感恩之情不只在人的身上,就连动物也懂得感恩,像“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诠释了世间感恩情怀之博大!

花儿谢了,可她留给了人们丰厚的果实,杨柳枯了,可她还会再开:燕子去了,可她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大地给予了他们美好的生活,他们懂得感恩,回报了大地。

在我们的心中,最应该感恩的便是父母。是父母让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见证了世界的多姿多彩;是父母教会了我们走路,吃饭;是父母让我们学会第一个字……父母的恩情是最难忘的。当我们生病时,围在床头的总是父母;当我们遇到挫折时,第一时间为我们解答的总是父母;当我们走向社会时,第一个关心我们的总是父母……每个孩子在小时候都得到父母的关心与爱护,在他们眼中,我们总是小孩子,父爱如山,高大而厚重;母爱如水,温暖而热心;这些恩情是我们不能报答完的,可我们应懂得感恩,每天给父母洗洗脚,捶捶背;每天给父母讲故事;每天给父母送一句温馨的祝福;每天为父母做一次家务……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都是感恩。感恩无处不在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应感恩所有人,感恩这个世界给予我们的一切,一些陌生人我们也应感恩。为的不是自己的功名,而是自己的一份良心。

我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生活贫困的男孩为了积攒学费,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他的推销进行得很不顺利,傍晚时他疲惫万分,饥饿难耐,绝望地想放弃一切 走投无路的他敲开一扇门,希望主人能给他一杯水。 开门的是一位美丽的年轻女子,她笑着递给了他一杯浓浓的热牛奶。 男孩和着眼泪把它喝了下去,从此对人生重新鼓起了勇气。许多年后,他成了一位著名的外科大夫。 一天,一位病情严重的妇女被转到了那位著名的外科大夫所在的医院。大夫顺利地为妇女做完手术,救了她的命。 无意中,大夫发现那位妇女正是多年前在他饥寒交迫时给过他那杯热牛奶的年轻女子!他决定悄悄地为她做点什么。 一直为昂贵的手术费发愁的那位妇女硬着头皮办理出院手续时,在手术费用单上看到的是这样七个字:手术费:一杯牛奶。

这便是感恩。

感恩的心是发自内心的,感恩的心是有意义的;感恩的心是有温度的,不管我们应感恩谁,我们都要对这个世界抱有一颗感恩的心,懂得感恩!

耳边不觉想起了悦耳的声音:“感恩的心,感谢有你,花开花落,我依然会珍惜……

感恩格言

常怀感动之情,常为感恩之行  

感恩从心开始 让爱温暖彼此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学会感谢,感谢让你变成坚强的人; 学会感恩,感恩让你的世界充满阳光      

懂得“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  是一种美德,是做人的起码道德准则     

感恩不仅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责任

师恩难忘,师情永存

只有懂得感恩,才能真正体会到幸福的存在

不要吝啬一句“谢谢”,不要无视他人的恩情

即便是一个小小的恩惠,我们也应该铭记于心

不懂得感恩,你只是个没有灵魂的躯体

感恩是人心底最柔软也是最坚强的部分

人人都需要真心、爱心、善心,还有感恩之心

语由口出,恩从心涌

感恩于心,回报于行

学会感恩,学会做人

感恩,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饮其泉,思其源,食其果,忆其树

启蒙之道,恩师之情,师恩难忘,师情永存 

 

【感恩古诗】

1、《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十五》【宋】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关于感恩的小故事

古代感恩老师的故事  

    孔子带领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在去陈国和蔡国的路上被困,一连好几天没吃上一顿饭.孔老夫子实在受不住,只好大白天躺下睡大觉,想以此来忘却饥饿.孔子的大弟子颜回见老师饿得很,心中十分忧伤,心想,老师上了年纪,怎能经得住这般折磨啊!再不想出办法,怕是要出危险了.颜回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可想,只好去向人乞讨.这一次真是天不绝人,居然碰上一个好心肠的老婆婆,给了他一些白米.颜回高高兴兴地把米拿回来,急忙把米倒在锅里,砍柴生火,不一会儿,饭就熟了.孔夫子这时刚好醒来,突然闻到一股扑鼻的饭香,好生奇怪,便起来探看.刚一跨出房门.就看见颜回正从锅里抓了一把米饭往嘴里送.孔子又高兴又生气:高兴的是有饭吃了;生气的是,颜回竟然如此无礼,老师尚且未吃,他却自己先吃了起来.过了一会儿,颜回恭恭敬敬地端来一大碗香喷喷,热腾腾的白米饭,送到孔子面前,说:"今日幸好遇到好心人赠米,现在饭做好了,先请老师进食."不料孔子一下子站起身来,说:"刚才我在睡梦中见到去世的父亲,让我先用这碗白米饭祭奠他老人家."颜回一把将那碗米饭夺了回去,连忙说:"不行!不行!这米饭不干净,不能用它来祭奠!"孔夫子故作不解地问道:"为何说它不干净呢 "颜回答道:"刚才我煮饭时,不小心把一块炭灰掉到上面,我感到很为难,倒掉吧,太可惜了,但又不能把弄脏的饭给老师吃呀!后来,我把上面沾有炭灰的饭抓来吃了.这掉过炭灰的米饭怎能用来祭奠呢 "孔夫子听了颜回的话,才恍然大悟,消除了对颜回的误解,深感这个弟子是个贤德之人.

一、            孝敬父母的故事

父母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任老师,从一个孩子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他的生命就倾注了父母无尽的爱与祝福。或许,父母不能给我们奢华的生活,但是,他们给予了一个人一生中不可替代的——生命。

父母为子女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当你受伤时,哭泣时,忧郁时,难过时,你可以随时回到这里,享受父母的爱,这,便是他们的幸福了。感恩父母,拿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只要能让他们感到欣慰,这就够了。我记得央视曾播过一篇感人的广告:一个大眼睛的小男孩,吃力的端着一盆水,天真的对妈妈说:妈妈,洗脚!就是这样的一部广告时至今日,仍在热播,动人的原因,不是演员当红,而是它的感情动人心腑,不知感染了多少天下的有情人。很多人为其流泪,不止为了可爱的男孩,也为了那一份至深的爱,和发自内心的感恩。这样的事,每个人都能够做到,却又不愿去做。试问:“你们的感恩在哪里?”

子路借米孝敬父母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包拯辞官侍母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那么这个儿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一般情况下,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或者儿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规劝。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辞去官职照料自己。历史书上并没有说明具体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无法承受路上的颠簸,包公这才辞去了官职。

不管情况如何,包公能主动地辞去官职,还是说明他并不是那种迷恋官场的人。对父母的孝敬也堪为当今一些素质底下的人的表率。以前的故事讲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铁面无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给忽视了。

黄香为父暖被

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种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宽心,早日康复。
                       周恩来怀念他的两个母亲
    周恩来不满一岁时,就由守寡的嗣母陈氏带在身边抚养,她把全部感情和心血都倾注在对恩来的抚养和教育上,恩来称陈氏为,陈氏给他请来一个乳母,叫蒋江氏,一起住在西院的小屋里。周恩来四岁时,嗣母就叫他识字,五岁时,送他进私塾读书。嗣母对他要求很严格,每天黎明时刻,就叫他起来,亲自在窗前教他读书。有一次,恩溥玩刀子,几乎伤了他的眼睛。于是,陈氏更不许他轻易出去,整天把他关在屋里念书。空暇时,就叫他背唐诗,给他讲故事,如《天雨花》、《再生缘》等。
   1904年,六岁的周恩来随同父亲、生母、嗣母和弟弟,一起搬到清河县清江浦(今江苏省清江市)居住,并到外祖父家的家塾里读书。外祖父家里人很多。家族间发生了纠纷,常邀请他生母去调解。
    这是家里的经济境况已经越来越不好了。父亲为人老实,胆小,能力比较差,到清江浦后,只谋得一个月薪16元的小差使。家里常靠借钱过日子。他的生母又劳累,又愁闷,很快就一病不起。那是1907年上半年的事。夏天,嗣母带他到宝应县她堂兄家住过两个月,仍回到清江浦。第二年七月间,嗣母又被肺结核夺取了生命。周恩来对陈氏怀有特别深厚的感情,他写过一篇《念娘文》,可惜没有保存下来。抗战胜利后他在重庆对记者说:三十八年了,我没有回过家,母亲墓前想来已白杨萧萧,而我却痛悔着亲恩未报
                    陈毅为老母洗屎尿裤
    20世纪60年代初,陈毅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日理万机,公务繁忙。
    那年,陈毅62岁,他出国访问归来,得知老母病重,下了飞机就去看望。陈毅刚跨进家门,就看见老母让身边照顾她的保姆藏起了什么东西,忙问:娘,你把什么东西藏在床下了?母亲眼看瞒不过去,只好如实告诉儿子藏起来的是她刚尿湿的裤子。陈毅听了,动情地说:娘,您久病在身,我不能在您身边侍候您老人家,心里着实难受。这裤子我马上拿去洗了,还藏着做啥子?
    好说歹说,保姆怎么也不让陈毅洗,觉得让这么大的官去洗屎尿裤子,多不好。母亲也劝阻道:你好不容易回家一趟,一进门就让你洗脏裤子怎么行?
    陈毅说:我不是说着玩的,您就允了吧。我小的时候,不知您多少次给我洗尿布屎裤。现在,儿子有机会为您老人家洗一洗脏裤,虽然不能报答您的养育之恩,也总算尽了一份孝心吧。
不容在推辞,陈毅便躬下身从床拿出母亲的尿裤和其他脏衣服,一起去洗得干干净净。

毛泽东对母亲的感情很深

毛泽东对母亲文七妹感情很深。1918年夏,他从长沙赴北京前夕,十分挂念在外婆家养病的母亲,特地请人开了一个药方寄给舅父。次年春返回长沙,便把母亲接来就医。105日,文七妹患瘰疬(俗称疝子颈)病逝,终年五十二岁。毛泽东日夜兼程从长沙赶回韶山守灵,并和泪写下一篇情义深长的《祭母文》。他这么追念母亲:吾母高风,首推博爱。远近亲疏。一皆覆载。恺恻慈祥,感动庶汇。爱力所及,原本真诚。不作狂言,不存欺心……洁净之风,传遍戚里。当时,毛泽东还给同学邹蕴真写信说:世界上有三种人,损人利己的,利己而不损人的,可以损己以利人的,自己的母亲便属于第三种人。母亲对他的影响力,在他的一生中都可以清楚地看出来。
母亲去世后,毛泽东把父亲毛顺生接到长沙住了一阵。父亲后来不再干涉他的选择,继续供他上学。毛泽东是很感激的。毛顺生于1920123日患急性伤寒去世,时年五十岁。
                      朱德著文忆母亲
    1944215日,朱德的母亲钟太夫人在家乡四川仪陇病逝。朱德万分悲痛,45日著《回忆我的母亲》一文,以无限的深情赞颂母亲的优秀品质,寄托哀思。
    朱德开篇写道: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他在一封写给外甥的家信中说:外祖母大人因人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识,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识,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最后,朱德满怀深情地写到:母亲现在离开我而去,我将永远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邓小平赡养继母
    夏伯根对邓小平来说,既不是他的生母,也不是养母,而是继母。邓小平对这样一位正直、善良、勤劳、肯干的继母特别敬重和爱戴。十五岁的邓小平,当年顺长江南下,走出重庆,走出四川。之后,邓小平率领千军万马前来解放大西南,又回到四川,回到了重庆。四川解放后,邓小平坐镇重庆,任中共西南局第一书记,是中央下属几大行政区域之一的最高官员。这时的邓小平已是45岁的中年人了。有了一个安稳的家庭后,邓小平就承担起赡养继母的义务。邓小平调中央工作后,她把继母一同带到北京。跟随邓小平一家生活的这些年里,邓小平夫妇待她如亲母,从不分你我,在饮食、卫生、穿戴等生活的各方面,十分周全的照顾老人、安抚老人,使她晚年心情愉快。值得一提的是,在邓小平被打倒流放到江西住牛棚的日子里,邓小平为了照顾卓琳的身体,又不肯让年事已高的继母再承担过重的家务,便独自挑起了家务劳动的重担,劈柴、生火、擦地等重活脏活邓小平都亲自干。夏伯根老人能够高寿,与邓小平夫妇对她几十年如一日的爱戴、敬重、关心、照顾是分不开的。

冯玉祥的“悼母诗”

冯玉祥不仅是一位著名的爱国将领,还是一个有名的大孝子。

冯玉祥将军一生对母亲非常孝顺,母亲病故之后,他痛苦伤心地大病了一场。从此以后,每逢自己过生日便闭门谢客,不吃饭,有时实在饿得头昏心慌也只在晚上吃上一顿饭,以此来纪念母亲的生养之恩。1945年,他写了一首《十月怀胎》的悼母诗:
    娘怀儿一个月不知不觉,娘怀儿两个月才知其情,娘怀儿三个月饮食无味,娘怀儿四个月四肢无力, 娘怀儿五个月头晕目眩,娘怀儿六个月身重如山,娘怀儿七个月提心吊胆,娘怀儿八个月不敢笑谈,娘怀儿九个月寸步艰难,娘怀儿十个月才到世间。
    为了将这首悼母诗铭刻在心,永世不忘,冯玉祥将军请人把诗特意刻在石碑上。
    这首诗情真意切,通俗纯朴,字字句句洋溢着一片敬母、爱母、惜母之情,感人肺腑,令人敬佩,给人教诲,至今仍广为流传。
二、感恩老师的故事

感恩老师,给我前进的动力;感恩老师,给我飞翔的翅膀;感恩老师,给我指明人生的方向;感恩老师,给我放眼世界的慧眼……老师就像是一支红烛,一点一点的融化我们心灵的冰川,走近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远离寂寞。她给我们的爱,轻轻的,柔柔的,像茉莉一般,散发着沁人心脾的香味。老师的爱,无私中透露着平凡,却又暗含一些伟大。它像一股暖流,渗入我们的心田;像一种呼唤,帮助我们落寞的心灵找到回家的路;像一阵春风,给我们温暖和温馨。我们的老师,没有华丽的舞台,没有簇拥的鲜花,一支支粉笔是他们耕耘的犁头;三尺讲台,是他们奉献的战场。他们的幸福,是桃李满天下,是学生唤他的一声老师。感恩老师,用优异的成绩,用可骄的成功,用你一点一滴的进步来告诉老师,老师,我能行

尊敬师长终身思慕
    宋朝时,岳武穆王的老师周同的力气很大,可以拉开三百斤的弓箭。当周同死了之后,每到初一、十五,岳武穆王一定到老师的墓前祭拜,并且痛哭一番。在痛哭后,必定会拿起老师所送的三百斤的弓发出三支箭才回去。他这份念念不忘师恩的真情,正是他日后精忠报国的忠心。
                    尊敬师长名留后世
     桓荣是汉明帝的老师,而明帝对老师一向非常尊教。有一次明帝到太常府去,在那里放了老师的桌椅,就请老师坐在东边的方位,又将文武百官都叫来,当场行师生之礼,亲自拜桓荣为老师。明帝能放下自己尊贵的身份来恭敬老师,可见他的用心与风范,值得大家学习。
                       程门立雪
    宋朝时,有游酢、扬时两人跟着程颐老夫子学习,他们对老师非常的恭敬。在冬季的某一天,这两位学生陪着老师,并听老师教诲。说了一会儿,夫子便闭目养神,不知不觉地睡着了。他们两个不敢离开,又怕吵醒夫子,就静静地站在两旁等夫子醒来。夫子醒来见他们两位还站在旁边,便说了:你们还没走啊!他们两个回答:我们是因为先生睡着了,没有请命,不敢离去!于是再把书中有疑问的地方请教夫子,最后才向夫子拜辞。出门的时候他们才发现雪已经积了三尺深了。这两位学生,后来也都成为很有名的人。
    举凡弟子要能够成材,首先要懂得老师虚心求教,而在跟随老师的同时,就应该要明白恭敬侍奉师长的道理。须知父母养育我们,师长教导我们,是一样的恩泽,怎么可以不尊敬呢!而且,一个能尊敬老师的人,也就能重视学业;相对的,也就是尊重自己。游酢、扬时尊师重道的精神,值得大家去体会、学习。
                      尊师重道终成大器
    东汉时代,有一位名叫魏昭的人,当他还在童年求学的时候,看到郭林宗,心想这是一位难得的好老师,便对人说:教念经书的老师是很容易请到的,但是要请到一位能教人成为老师的人,就不容易找到了。所以他就拜郭林宗为老师,而且派奴婢侍奉老师。但是郭林宗体弱多病,有一次他要魏昭亲自煮粥给他吃。当魏昭端着煮好的粥进来的时候,郭林宗便呵责他煮得不好,而魏昭就再煮一次。这样一连三次,到了第四次,当魏昭再端粥来而又没有不好的脸色时,郭林宗才笑着说:我以前只看到你的外表,今天终于看到你的真心啦!于是大喜,将毕生所学的都全部教给了魏昭,而魏昭也终成大器。
    当我们真心地对待他人的时候,他人也必定会以真心回报我们的。
                    恭敬师傅天子善报
     明朝时在四川灌县有一位银匠,名叫何云发,他平日侍奉师傅非常恭敬诚恳。每次若在道路上遇到师傅,他一定双手拱立,诚心敬意地向师傅问好。不久他的家渐渐地富有起来,但是结婚多年却一直没有子女,有一天他妻子梦到神来托梦说:你命中本来注定没有子女,但因你的丈夫懂得恭敬师傅,所以上天许你生个贵子。后来他们夫妇果真生了贵子,并得到这贵子的孝顺供养,一生衣食丰厚。

不忘师恩

华罗庚成名不忘师恩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成名之后不止一次说过:我能取得一些成就,全靠我的教师栽培。1949年,华罗庚从国外回来,马上赶回故乡江苏金坛县,看望发现他数学才能的第一个伯乐王维克老师。他在金坛作数学报告时,特地把老师请上主席台就座,进会场时让老师走在前面,就座时只肯坐在老师的下首。
                            尊师若父
    李宗仁尊师若父 李宗仁幼年的教师曾其新,驼背弯腰,人们戏称曾背锅。别看其形陋貌丑,李宗仁先生却敬若父辈。因曾年老无依,长期随军,由李宗仁出钱奉养。李宗仁还在司令部驻地附近修建房屋,给老师静居。并派一名副官专门侍奉,李每天还要亲去问安。李宗仁的另一名姓朱的老师,也长期随李宗仁起居。李对其照顾无微不至。老河口的老百姓都说,在李将军身上,真正体现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师生之爱,得恩不忘报,实乃大丈夫。
三、感恩他人的故事

让感恩走进我们每个人的心灵吧!因为,感恩可以消解内心所有积怨,感恩可以涤荡世间一切尘埃,感恩是一种歌唱方式,感恩是一种处世哲感恩更是一种生活的大智慧。懂得了感恩,学会了感恩,每个人便都会拥有无边的快乐和幸福。

                        一饭千金

《史记》说,韩信小时家中贫寒,父母双亡。他虽然用功读书、拼命习武,然而,挣钱的本事却一个也不会。迫不得已,他只好到别人家吃白食。为此常遭别人冷眼。韩信咽不下这口气,就来到淮水边垂钓,用鱼换饭吃,经常饥一顿饱一顿。淮水边上有个老奶奶为人家漂洗纱絮,人称漂母。她见韩信挨饿挺可怜,就把自己带的饭分一半给他吃。天天如此,从未间断,韩信发誓要报答漂母之恩。韩信被封为淮阴侯后对漂母分食之恩始终没忘,派人四处寻找,最后以千金相赠。这就是一饭千金成语的来历。

小孩的心

有一位单身女子刚搬了家,她发现隔壁住了一户穷人家, 一个寡妇与两个小孩子。有天晚上,那一带忽然停了电,那位女子只好自己点起了蜡烛。没一会儿,忽然听到有人敲门。
    原来是隔壁邻居的小孩子,只见他紧张地问:「阿姨,请问你家有蜡烛吗?」女子心想:「他们家竟穷到连蜡烛都没有吗?千万别借他们,免得被他们依赖了! 」
    於是,对孩子吼了一声说:「没有!」正当她准备关上门时,那穷小孩展开关爱的笑容说:「我就知道你家一定没有!」 说完,竟从怀里拿出两根蜡烛,说:「妈妈和我怕你一个人住又没有蜡烛,所以我带两根来送你。」
    此刻女子自责、感动得热泪盈眶,将那小孩子紧紧地拥在怀里

乌鸦反哺
  《本草纲目·禽部》载:慈乌:此鸟初生,母哺六十日,长则反哺六十日。大意是说,小乌鸦长大以后,老乌鸦不能飞了,不能自己找食物了,小乌鸦会反过来找食物喂养它的母亲。乌鸦反哺的故事经一代代的口授心传,已为许多人知晓。在某种程度上,萦绕在人们心头的反哺情结至今仍是维系社会及家庭走向和谐、温馨和安宁的重要力量。
   在传说中,乌鸦反哺的故事是最让人感动的一个故事,乌鸦——是一种通体潦黑、面貌丑陋的小鸟,因为人们觉得它不吉利而遭到人类普遍厌恶,正是这种遭人嫌恶登不了大雅之堂入不了水墨丹青的小鸟,却拥有一种真正的值得我们人类普遍称道的美德——养老、爱老,在养老、敬老方面堪称动物中的楷模。据说这种鸟在母亲的哺育下长大后,当母亲年老体衰,不能觅食或者双目失明飞不动的时候,它的子女就四处去寻找可口的食物,衔回来嘴对嘴地喂到母亲的口中,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并且从不感到厌烦,一直到老乌鸦临终,再也吃不下东西为止。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乌鸦反哺

一杯牛奶

一个生活贫困的男孩为了积攒学费,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他的推销进行得很不顺利,傍晚时他疲惫万分,饥饿难耐,绝望地想放弃一切。

走投无路的他敲开一扇门,希望主人能给他一杯水。开门的是一位美丽的年轻女子,她笑着递给了他一杯浓浓的热牛奶。男孩和着眼泪把它喝了下去,从此对人生重新鼓起了勇气。许多年后,他成了一位著名的外科大夫。

一天,一位病情严重的妇女被转到了那位著名的外科大夫所在的医院。大夫顺利地为妇女做完手术,救了她的命。无意中,大夫发现那位妇女正是多年前在他饥寒交迫时给过他那杯热牛奶的年轻女子!他决定悄悄地为她做点什么。

一直为昂贵的手术费发愁的那位妇女硬着头皮办理出院手续时,在手术费用单上看到的是这样七个字:手术费:一杯牛奶。那位昔日的美丽的年轻女子没有看懂那几个字,她早已不再记得那个男孩和那杯热牛奶。然而,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一朵玫瑰花

有位绅士在花店门口停了车,他打算向花店订一束花,请他们送去给远在故乡的母亲。
     绅士正要走进店门时,发现有个小女孩坐在路上哭,绅士走到小女孩面前问她说:
    「孩子,为什么坐在这里哭?」
    「我想买一朵玫瑰花送给妈妈,可是我的钱不够。」孩子说。绅士听了感到心疼。
    「这样啊……」于是绅士牵着小女孩的手走进花店,先订了要送给母亲的花束,然后给小女孩买了一朵玫瑰花。走出花店时绅士向小女孩提议,要开车送她回家。
    「真的要送我回家吗?」
    「当然啊!」
    「那你送我去妈妈那里好了。可是叔叔,我妈妈住的地方,离这里很远。」
    「早知道就不载妳了。」绅士开玩笑地说。
    绅士照小女孩说的一直开了过去,没想到走出市区大马路之后,随着蜿蜒山路前行,竟然来到了墓园。小女孩把花放在一座新坟旁边,她为了给一个月前刚过世的母亲,献上一朵玫瑰花,而走了一大段远路。
    绅士将小女孩送回家中,然后再度折返花店。他取消了要寄给母亲的花束,而改买了一大束鲜花,直奔离这里有五小时车程的母亲家中,他要亲自将花献给妈妈。

         美国罗斯福总统的感恩

         据说有一次家里失盗,被偷去了许多东西,一位朋友闻讯后,忙写信安慰他。

         罗斯福在回信中写道:亲爱的朋友,谢谢你来信安慰我,我现在很好,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

        对任何一个人来说,失盗绝对是不幸的事,而罗斯福却找出了感恩的三条理由

        一个生活贫困的男孩为了积攒学费,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

       他的推销进行得很不顺利,傍晚时他疲惫万分,饥饿难耐,绝望地想放弃一切。

        走投无路的他敲开一扇门,希望主人能给他一杯水。

        开门的是一位美丽的年轻女子,她笑着递给了他一杯浓浓的热牛奶。

        男孩和着眼泪把它喝了下去,从此对人生重新鼓起了勇

 

第三章 

 

雷锋精神内涵之一、奉献精神

雷锋精神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雷锋二字,已成为人们心目中热心公益、乐于助人、扶贫济困、见义勇为、善待他人、奉献社会的代名词。

雷锋精神内涵之二:钉子精神

雷锋对待工作总是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立足本职,尽职尽责,努力以钉子的劲和劲,使自己成为工作的内行。

雷锋精神内涵之三:螺丝钉精神

雷锋谦虚待人,甘于平凡,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服从革命的需要和组织的安排,党叫干啥就干啥。他把自己生命溶入党和人民事业的整体之中,立志在平凡中干出不平凡的业绩,乐于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雷锋精神内涵之四:艰苦奋斗精神

雷锋出身贫苦,在旧社会,哥哥、弟弟都因负伤、饥饿,病死了,他自己也走近了死亡的边缘,他深知生活的艰辛。因而,他工作和生活的一言一行都体现出中华民族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

济南站----雷锋精神发扬地

雷锋二字,已成为人们心目中热心公益、乐于助人、扶贫济困、见义勇为、善待他人、奉献社会的代名词。济南火车站,各行各业,各类形形色色的人们流动密集地。在这上演着无数的爱心故事。

雷锋精神内涵之一、奉献精神 雷锋精神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一年到头济南站无时无地不上演着贴心旅客、服务旅客、待旅客如亲人的情景:热心指引;宣传节能节水;帮扶老人;看管儿童;救急急病旅客;为困难旅客购票提供食品;帮助行动不便旅客推轮椅、抬担架;寻找失主;寻找丢失物品及走丢旅客等等。一幕幕平凡的场景存在着无私的奉献,济南站的宗旨就是待旅客如亲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雷锋精神内涵之二:钉子精神 雷锋对待工作总是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济南站职工立足本职,尽职尽责,确保旅客乘车安全的同时照顾好每一位需要帮助的旅客,让旅客满意。常常加班加点,不断学习,不断改进,传承着钉子的劲和劲,使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加强自身全方位进步
    雷锋精神内涵之三:螺丝钉精神 雷锋谦虚待人,甘于平凡,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济南站每一位职工热爱岗位,以站为家。服从安排,爱岗敬业,无岗位之别。他把自己生命溶入在平凡的事业中。
    雷锋精神内涵之四:艰苦奋斗精神 工作和生活的一言一行都体现出中华民族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

济南站就是在这无数的凡人小事中传扬着现代雷锋精神。人我们做一件好事容易,长久做下去却是很难,做好人好事是雷锋精神的浅在。

 

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

 

\

 

 

  四十年前,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四十年来,雷锋精神已深深地融入中华儿女建设祖国、奉献社会的热血之中。雷锋精神,就是以雷锋的名字命名的、以雷锋的精神为基本内涵的、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文化精神。它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精神文明的同义语、先进文化的表征。雷锋精神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属于世界;不仅赢得了过去和现在,而且必将赢得未来。社会在进步,世界在发展。时代在不断丰富和发展着雷锋精神那与历史同行的时代价值。

 

价值理想:真、善、美的统一

 

  雷锋精神所追求的价值目标,规定了其价值内涵具有理想性的特质。这是雷锋精神之所以具有崇高性的基本依据。雷锋精神所涵容的价值目标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上:

 

  首先,在个人的自我价值实现的理想层面上,雷锋精神所蕴涵的一般价值目标是自强不息的精神。“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特征,也是共产党人崇高的道德追求,它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彰显出不同的时代内涵。对于人生价值的自我实现来说,它蕴含着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蕴含着对理想人格的向往。雷锋之所以能从平凡生活中脱颖而出,成为时代的“风流人物”,就在于他具有这种价值理想,并深深地根植于时代的沃土之中。

 

  其次,从社会对个人所规定的责任和使命的层面上看,雷锋精神所追求的价值目标是“集体主义”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雷锋精神最核心的价值理念。雷锋精神所体现的集体主义价值理想,是在集体中实现个人价值、在个人价值的实现中提升集体价值的双赢互动理想。也就是说,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个人的自我价值目标不是孤立地存在的,社会价值目标有赖于无数自我价值目标的有序整合。只有以自我价值目标促进社会价值目标,以社会价值目标带动自我价值目标,才是雷锋精神的真正价值理想。正如雷锋所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正是实现社会和个人“两个价值目标”完美统一的有效路径。

 

价值现实: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结合

 

  价值现实是雷锋精神最本质的价值属性,是其理想性的价值规定达到客观化、现实化的一种价值事实,是一种实然性价值存在。雷锋精神本身所具有的价值现实可以从“质”与“量”两个层面上来透析。

 

  雷锋精神价值现实的“质”是指雷锋精神所具有的先进性的内在价值,在其现实性上所达到的最佳价值境界。就“质”的现实规定性而言,雷锋精神价值的现实最佳境界既不是望尘莫及,也不是触手可及,而是先进性与广泛性的完美结合,是价值主体的最大需求度、认同度和实践上的可接受度的高度统一,这是雷锋精神之所以具有永久价值魅力的内在依据。雷锋精神是崇高的,充分体现了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经久不衰的时代穿透力;但它又是现实的,是现实的需要,现实的昭示,是现实社会生活中普遍可见的文明之光的投影和聚焦。正是雷锋精神的这一特质,即“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结合”的“质”的规定性,规定着它的价值现实的“量”的规定性,使之永葆青春。

 

  雷锋精神价值现实的“量”,是指它所具有的价值功能在现实中所能达到的客观效度。作为一种高尚的伦理精神,雷锋精神具有内在的道德价值导向功能,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内容。成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价值目标,具有培养文明、健全人格,净化社会风气、调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现团结友善、社会和谐稳定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弘扬雷锋精神,达到义务与权利、为社会、他人与有益于自身的统一,就必须把握雷锋精神“质”和“量”的规定性,把先进性与广泛性紧密结合起来。

 

价值实践:知与行的统一

 

  雷锋精神本质上是实践的,只有在实践中它的价值才能够凸现出来,才能被实现、发展和升华。雷锋精神价值实践的基本特征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知行统一。从哲学的角度来认识,言行一致的深刻内涵是知行统一。遵循知行统一原则,关键在于把握实践这个中心环节。实践是知之源泉和动力,是检验其知是否具有真理性和行为是否符合真理要求的唯一标准。遵循知行统一规律,最为困难的是把道德之知和道德之行统一起来。所谓“知易行难”,更多的遗憾就是发生在道德之知和道德之行相悖的问题上。我国古代先贤向来反对“心口不一”、“口是心非”,视之为“小人”。《礼记·杂记》中说:“居其位,无其言,君子耻之;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孔子强调:“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孔子家语·颜回》中则以“行言”和“舌言”作为君子与小人的分野,指出:“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雷锋精神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平凡之中见伟大,细微之处见精神。正如毛泽东指出的,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只做好事,不做坏事。因此,弘扬雷锋精神,做到知行统一,就必须努力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指导人生实践、正确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能力,真正地、永远地做到学与用、知与行、说与做的统一。

 

  二是德才统一。“德”是前提,是方向,它决定着“才”的价值实践程度。雷锋精神的核心价值取向,就是无私奉献、助人为乐。正如雷锋所说:“我活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我要在一切实际行动中贯彻。”另一方面,“才”是条件,离开了“才”的“德”,是空洞的、毫无意义的。雷锋精神中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钉子精神”,为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实践提供了现实载体,注入了生机和活力。通过具有价值本体论意义上的实践,德与才完美地统一在雷锋精神的人格价值上。

 

价值维度:历史与空间的延伸

 

  从价值维度来解析雷锋精神,有助于我们从更宏阔的视野上把握雷锋精神的价值精髓。雷锋精神的产生和发展既是一个历史过程,又是一个由个别到普遍、由局部向全局辐射的过程。因此,从历史和空间两个维度上解读雷锋精神的价值,是历史逻辑和辩证思维的启示。

 

  历史维度可划分为“三阶”。一是“传统阶”。雷锋精神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的继承和发展,是具有历史厚重感的精神价值资源重组,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具体体现。二是“当代阶”。雷锋精神形成和发展于当代,当代人的精神价值的指向和需求程度,决定着雷锋精神价值实现的效能,这是雷锋精神价值产生和升华的深厚时代根基。并且,雷锋精神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完善。当前,要把弘扬雷锋精神与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雷锋精神,使雷锋精神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三是“未来阶”。雷锋精神源于当代,但它的意义和影响却远远超越了它所处的时代,并被实践确立为社会主义道德的科学价值取向。它深刻揭示了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和发展的规律,揭示了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价值导向和路径,体现了历史发展的趋势与要求,永远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精神动力。未来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人的发展,将把雷锋精神的价值内涵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雷锋精神必将赢得未来。

 

  从空间维度的视角来看,雷锋精神的价值功能又可指向“三级”,即军队、民族和世界。人民军队是捍卫祖国和人民利益的坚强柱石,其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了它既是雷锋精神的可靠家园,又是雷锋精神价值得以实现、扩展和延续的重要载体;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雷锋精神价值的实现和提升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人文空间。实践证明,雷锋精神充分体现了我们共产党人道德修养的根本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亿万人民不可缺少的精神资源。现在,雷锋和雷锋精神早已跨洲越洋,被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所接受、所敬仰。雷锋精神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属于世界。

 

 

 

 

 

 

 

 

 

 

 

雷锋事迹

1人民的勤务员

从一九六一年开始,雷锋经常应邀去外地作报告,他出差机会多了,为人民服务的机会就多了,人们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一次雷锋外出在沈阳车站换车的时候,一出检票口,发现一群人围看一个背着小孩的中年妇女,原来这位妇女从山东去吉林看丈夫,车票和钱丢了。雷锋用自己的津贴费买了一张去吉林的火车票塞到大嫂手里,大嫂含着眼泪说:大兄弟,你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单位的?雷锋说: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

五月的一天,雷锋冒雨要去沈阳,他为了赶早车,早晨5点多就起来,带了几个馒头就披上雨衣上路了,路上,看见一位妇女背着一个小孩,手还领着一个小女孩也正艰难地向车站走去。雷锋脱下身上的雨衣披在大嫂身上,又抱起小女孩陪他们一起来到车站,上车后,雷锋见小女孩冷得发颤,又把自己的贴身线衣脱下来给她穿上,雷锋估计她早上也没吃饭,就把自己带的馒头给她们吃。火车到了沈阳,天还在下雨,雷锋又一直把她们送到家里。那位妇女感激地说:同志,我可怎么感谢你呀!” 

雷锋就是选择永不停息地,全心全意地为人民做好事,难怪人们一见到为人民做好事的人就想起雷锋。

2一次义务劳动

一九六零年初夏的一个星期天,雷锋肚子疼得很厉害,他来到团部卫生连开了些药回来,见一个建筑工地上正热火朝天地进行施工,原来是给本溪路小学盖大楼,雷锋情不自禁地推起一辆小车,加入到运砖的行列中去,直到中午休息,雷锋被一群工人围住了,面对大家他说:"我们都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我和大家一样,只要尽了自己的一点义务,也算是有一份光发一份光吧!"这天下午,打听到雷锋名字及部队驻地的市二建公司组织工人敲锣打鼓送来感谢信,大家才知道病中的雷锋做了一件好事,过了个特殊的星期天.

3可敬的"傻子"

一九六零年八月,驻地抚顺发洪水,运输连接到了抗洪抢险命令.雷锋忍着刚刚参加救火被烧伤的手的疼痛又和战友们在上寺水库大坝连续奋战了七天七夜,被记了一次二等功.

望花区召开了大生产号召动员大会,声势很大,雷锋上街办事正好看到这个场面,他取出存折上在工厂和部队攒的200元钱(存折上203)跑到望花区党委办公室要捐献出来,为建设祖国做点贡献,接待他的同志实在无法拒绝他的这份情谊,只好收下一半.100元在辽阳遭受百年不遇洪水的时候捐献给了辽阳人民.在我国受到严重的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他为国家建设,为灾区捐献出自已的全部积蓄,却舍不得喝一瓶汽水.

4孩子们的知心人

一九六零年十月以后,雷锋先后担任了抚顺市建设街小学(即现在的雷锋小学)和本溪路小学校外辅导员。

雷锋平时工作.学习都很忙,他只能利用午休时间或风雨天不能出车的日子请假到学校去找教师,同学谈心,或进行其他辅导活动。他善于团结小朋友,启发他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雷锋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辛勤培养下一代茁壮成长。共青团抚顺市委为表彰雷锋的事迹,曾于一九六二年五月二十八日颁发奖状,上面写着:奖给优秀辅导员雷锋同志,保持光荣,继续前进

雷锋,这个熟悉的名字,在我们的心中闪烁着耀眼的光辉。他把自己旺盛的青春全部献给了党,献给了人民,他的高尚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必将在我们青少年一代身上不断发扬光大,他那不可磨灭的美好形象,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做一件好事难啊,一生做好事就难上加难啦。同学们,行动起来吧!从今天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助人为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让雷锋精神代代相传。

 

第四章   文明礼仪伴我行

 

记得一位名人曾说过:德行的实现是由行为构成的,而不是文字。我们的一言一行,无不体现着一个人的品质与修养,道德与情操。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文明之国,礼仪之邦。讲文明、有礼貌是一种美德,也是每个人的追求。今天,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不文明现象也逐渐多起来。这不得不让我们再提礼仪。

礼仪是无处不在的,它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它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它的作用太多太多了.如果没有了文明,就没有了基本的道德底线,那么,纵然我们拥有了高深的科学文化和知识,对人对己对社会,又有什么用呢?所以,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

我认为: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更应当注重自己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从自己言谈举止的每一个细节入手,自觉履行我们应当遵守的文明礼仪。因为文明礼仪,说起来容易,要真正做好却并不简单。原因就在于,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对于这个问题的重视程度还很不够;因而有很多时候,我们可能就忽略了文明礼仪对于整个社会的风气,对于我们自身的内在修养所起到的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对于我们将来的健康成长是十分有害的。
    从远处看,我们的祖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几千年源远流长的是我们祖辈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文明礼仪。作为中华民族的传人,我们有责任为我们祖国文明礼仪的继承和发扬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再从近处来看,新的时代更赋予了我们每一个人,为我们国家,为现代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做出我们自己的努力。
    有记者访问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儿学到的呢?在幼儿园。在那里,我学到了令我终身受益的东西,比如说,有好东西要与朋友分享,谦让,吃饭前要洗手……”我们完善自己的文明修养也一样,并非一定要有什么了不起的举措,而是要从身边吃饭洗手这些小事做起。养成文明的习惯,使文明的观念从意识层次进入无意识层次,使文明贯穿我们的一举一动。 我们从小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很多同学都可以滔滔不绝地大谈文明礼仪。可是看见校园中随处丢弃的饭盒,饮料瓶,听着某些同学口中吐出的脏话,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难道我们都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人么?明代大学者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个本体、一个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们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自己却吝于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这跟从来没有接受社会教育有什么区别!所以我们要实践社会文明,就要从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从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别不文明的行为。

有一次,我在电视里看到欧洲文明古国德国,在号召全国人民讲文明、讲礼貌,找回日耳曼民族古老的礼仪。同时,举例讲了一个老奶奶经过马路,路上虽然只有她一个人,但她依然等红灯变绿灯才走。老奶奶回答说:我怕楼上的孩子们看到后,以为红灯是可以通行的。我把这个故事送给所有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们,你们的言行对我们是多么重要,当您有不文明的行为时,想想您的孩子吧!想想我们是古老的文明古国吧! 我要用亲身经历的这件小事告诉同学们,我们的言行也是可以影响改变大人的!不信你试试吧!让我们都成为讲文明懂礼貌的中学生吧!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更美好,我们的国家才能更强大。然而,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常有不讲文明、不懂礼貌的现象发生。 比如,在公众面前掏耳、挖鼻,甚至抠脚丫;听他人讲话时,东张西望,不屑一顾;上公交车时,蜂拥而上,争抢座位,甚至大动干戈;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在马路边便溺。2004106的《北京广播电视报》就报道说:木樨地科技会堂东边的马路边就成了出租车司机的露天厕所,以致于隔百十来米就能闻着味儿,居民意见很大。居民意见不可能不大,大白天,光天化日之下,没遮没栏的在马路边上说方便就方便,的确不文明。便溺者是方便了,但过往的行人就不方便了,不但行人不方便,假若让外国人看见了,还不会耻笑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低,因为你的方便让整个民族受歧视,受牵连,成何体统?对得起养育你成长的祖国母亲?

千百年来礼仪之风传承至今,我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在当今的社会,上到国家元首互访,下至平民百姓的交往,从政坛巨匠的微笑到商界名家的握手,更是闪耀着文明礼仪的光辉。 当我们接触一个人之后,常常会给他一些评语:这个人素质高,有风度这个人有教养,谈吐文雅这个人太差劲,连句客气话都不会说这个人俗不可耐,满嘴脏话这个人太邋遢,衣服皱巴巴,连脸也没洗干净”……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人,必须有良好的文明礼仪。这样的人,才会被人尊重,受人欢迎。 文明礼仪要注重平时,从小培养,形成良好习惯。有句老话: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说明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赖,在事业上才能获得成功。周恩来一生鞠躬尽瘁,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但每次外出视察工作,离开当地时总是亲自和服务员、厨师、警卫员和医护人员等一一握手道谢。周总理是尊重他人的典范,是青少年学习的榜样。一些人认为,现代社会讲个人自由,懂不懂文明礼仪没关系,只要学习好、工作好、有真本事就行了。现代社会的确尊重个人的选择,自由度大了,然而对人的文明礼仪要求更高,因为文明礼仪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现代社会大雅之堂越来越多,谁也不会愿意成为难登大雅之堂的人。 日本家庭教育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母亲做好了饭没告诉孩子吃,孩子是不能自己先吃的。孩子在吃饭前,必须先说一声那就不客气了。孩子每次离家或归家都有一套礼仪规矩。孩子每次出门都要和父亲、母亲说一声我走了,每次回家进门都要说一声我回来了。日本孩子文明礼仪行为已成为他们的习惯。 在日本这个国家都有严格的礼仪习惯,更何况我们这个有着五千年文化的历史古国呢。 现在,我们国家对文明礼仪越来越重视,比如推行文明礼仪操;出版《文明礼仪普及读本》;开展首都市民文明礼仪风采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一次我在街上,看见四个八、九岁的小孩正在把盲道上的自行车移开,他们额头上的汗珠一颗接一颗地往下流,可他们无暇顾及。看到这一幕,我想任何人都会被他们所感动。这件事足以证明我国文明礼仪教育取得的成绩。 文明的举止,文明的行为,加上恬静、幽雅、舒适的环境,浓郁的文化氛围,会启迪莘莘学子去不断探索,求知。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可以影响你的学习,你的生活,甚至将来的一生都将受用不尽,那我们何乐而不为呢?只有具有深厚的底蕴、幽雅的谈吐、得体的举止,才能称得上真正有内涵的美。人人都做到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成为强大的、高度文明的国家,文明礼仪才能受到更多人的敬仰。

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不要让文明只在纸上出现,更要出现在行动中,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争做新世纪、新时代的文明之星,让文明礼仪与我们同行


文明是一朵花,

一朵永久芳香的花。

我们用真诚去浇灌,用热情来哺育,

让礼仪之诗永久珍藏在彼此的心里。

我们是跨世纪的年,

我们要做新时代文明的代言。

带给别人一个微笑,别人给你快乐无限。

带给别人一个温暖,别人给你灿烂心情。

带给别人一片真诚,别人给你深深思念。

送给别人一份谦让,别人给你敬重万千。

文明礼貌伴我行,

让我们插上文明的翅膀,

做文明的使者,

让我们用微笑铺设文明路

文明礼貌伴我行,中华美德放光芒。

                文明礼貌伴我行,到处盛开文明花!

 

 

 

 

 

 

校园文明诗歌

曾经无奈的我们

首次徜徉在迷失人生的路

什么都不愿作

只想放纵自由的另类:

——笑傲大漠的成吉思汗

——雄霸欧洲的拿破伦

——金庸笔下的飞天女侠

——敢犯天条的自由女神

是爸妈痛楚的爱

让我们踏上了这片新的土地!

春风般的话语敲开了久违不启的心扉。

灿烂笑容与温柔鼓励赏识的目光

点燃了新的憧憬

一句句,一件件

一次次,一桩桩……

伴着启明星与我们一起迎接新的一天

深深夜幕下的校园

还在心系着、呵护着、关注着自己的……

大爱沐浴着渐渐成熟的我们,

大爱将文明的种子撒遍校园每个角落,

她在我们心底已经生根发芽!

是呀

文明走进了校园

文明走进了课堂

文明已成为时尚

文明正与我们同行!

1

 

编辑:刘超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新泰市天宝镇第一初级中学 特此声明。